第(3/3)页 “铁锅为什么能飘起来?甭跟我说锅很小船很大,船大又能如何,还能比大海还大?铁甲船披了一层铁甲都能飘起来,去掉里面支撑的木材就不能飘了?” 郑芝龙一句反问终结了众人的询问,众人是哑口无言。 “朝廷对教育和研究院做了改革,并成立了科工两院,所谓的科工两院就是……” 半炷香的时间,郑芝龙将教育和科研改革的事情描述了一遍:“在这种基础之上,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铁船一定会出现的。” 众将被改革和科工两院是事儿惊的是目瞪口呆,思路也被郑芝龙牵着走了。 他们畅想着那种在天空之中日行千里的热气球,想着能带动数十辆马车日行数百里的蒸汽机车,那种千里能瞬间通传信息的工具…… 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深深的憧憬着。 更是没有想到大明身份证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珍重的东西,这一刻让他们无比的自豪。 憧憬过后,郑芝奇低声道:“汪指挥使,说句不好听的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欧洲这边的人才去了大明,以后会不会……” “我明白你的意思。” 汪兴国点了点头,双眼开合之间闪烁着冷意:“进了大明的国境线,那就是大明的人,没有我们的允许,他们想出来那就是做梦。 听话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我们提供优越的环境和待遇,人身自由,他们专心搞研究,大家皆大欢喜,但若是搞事情,那就囚禁致死、甚至直接砍了。 又或者说是因为躲避战乱而来的,那也无所谓,反正他们不为其他国家所用,不产出那就自力更生呗。 不过这种事儿应该不会发生,各大研究院和科工两院成立了,大明就拥有世界最大的知识库,对于研究学者来说是致命的吸引力,他们忍不住的。” 对于他此次前来寻找人才这事儿汪兴国并没有隐瞒,其一这事儿不是锦衣卫一个部院能办的,还得靠郑芝龙他们这些人来接应、运输,甚至会强攻某一处。 其次,即便是现在保密,以后这些人去了大明也会露面的,毕竟人家搞研究,你把人家关起来不与人接触,那和囚犯有什么区别,传出去还有谁愿意来? 既然瞒不住,那就索性大大方方的,反正这些都是高级武将。 对汪兴国的回答,众人皆是齐齐点头表示认可,郑芝奇再次出声问道:“汪指挥使,除了这个,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