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他从未对朱允炆动过杀心。 一是因为这是太子大哥朱标的血脉;二则是朱允炆对朱棣而言,没有任何威胁,也构不成威胁;三则是正如朱高爔先前所说,将朱允炆留着,亲眼目睹他朱棣缔造出一个盛世,这比杀了他还要让人信服! 说着说着,朱允炆就不禁潸然泪下。 “诚如这位小友所言,贫僧做皇帝的时候,一直都是活在梦里,活在那些文臣缙绅给贫僧亲手编织的盛世美梦里面,沾沾自喜毫不自知,对民间疾苦也是毫不了解。” “贫僧以为,只要听从那些大儒名士之言,励精图治做一位儒家贤君,推行一些仁政善举,就可以使得天下大治,就能够让太祖高皇帝的江山永固,让我大明子民吃饱穿暖。” 说起来,朱允炆确实称得上是一个仁君,他这些执政理念大体出发点是好的,可就是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落到老百姓头上,全都白白便宜了士绅缙绅! 至于朱允炆的狠辣,则全都是留给了他的叔叔们! “直到此刻,贫僧才翻然悔悟,原来我国朝最大的敌人,并非是宗室藩王,而是这些士绅缙绅啊!” 士绅缙绅,以齐黄方三人为代表的南方士绅,就是致使他断送大好河山的罪魁祸首! 朱允炆是真的悔恨交加,不禁流下泪水,哽咽开口道:“贫僧听信了文臣缙绅之言,大肆拔高文臣缙绅的地位,极力打压勋贵武臣,任由文臣缙绅执掌朝政大权!” “允恭,你摸着自己的良心说,当年贫僧这么做的时候,你心里面是认同的吗?” 认同? 徐辉祖苦涩一笑。 他本身就是将门子弟,继承了父亲徐达的爵位,又怎么会认同呢? “陛下……” “你我直接姓名相称!” 朱允炆再次提醒,他现在只是一个和尚。 见此情形,徐辉祖也叹了口气。 “允炆,很多事情,我都不认同。” 朱允炆心中更是哀伤。 “既不认同,为何不进言?” 结果他这句话,却是彻底引发了徐辉祖心中的悲愤。 “呵,进言?” “你觉得我应当如何进言?” “当年你身边全是些误国误民的腐儒酸儒!”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你对他们三人言听计从,无论上朝还是议事,都要三人寸步不离,我该如何进言?” “我是勋贵武臣,并非翰林御史,就算臣冒着风险进言,只怕这奏章还没到你的御案上面,就已经被付之一炬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