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亲征行营司是皇帝身边的一支军队,之前由李纲负责。宣抚司是种师道负责的一支军队,和李纲互不隶属。 双方是两条线,是原主赵桓搞出来的制衡,生怕一方独大。 最后却是两方扯皮。 赵桓要提升枢密院的话语权,要倚重种师道,就都给种师道整编。 李纲眉宇间也有一抹担忧,表态道:“官家,臣不是要给老种相公上眼药,是他一个人节制了亲征行营司和宣抚司,合适吗?” “官家有殿前司守护安全,可是兵力不多。” “外面的大军都在种师道的手中,一旦他有半点的心思,这天就要变了。” “这是存在的隐患,不可不防。” 赵桓神色轻松,没有半点焦虑,说道:“李公,朕问你几个问题。” 李纲道:“官家请说。” 赵桓问道:“种公今年多少岁了?” 李纲仔细的想了想,回答道:“如果臣记得没错,应该七十五岁。” “是啊,已经七十五岁了,这样的年纪还能活多少年呢?” 赵桓感慨一声,又问道:“种公膝下,目前还有几个儿子在世呢?” 李纲叹息道:“种公白发人送黑发人,膝下一个儿子都没有,尽数死去。目前种公的膝下,只有一个孙儿种彦崇活着。” 赵桓问道:“还没有明白吗?” 李纲若有所思,回答道:“臣大致明白了,官家的意思是种公年迈,孙儿年幼,种家是没有威胁的。就算种公担任枢密使,影响也不大。” “对,是这个意思。” 赵桓点了点头,分析道:“第一,朕是相信种公的,因为他一腔赤诚忠心,一腔热血只为报国。” “第二,目前种公身边的客观环境,也不允许他有任何二心。” “司马懿一把年纪了,为什么敢造反?” “第一,他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第二,他的儿子司马师接得住,有足够能力驾驭朝局。” “郭子仪为什么不反?” “他一生赤诚,忠于大唐,这是毫无作假的。却还有一点,他的儿子太废物。” “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和妻子升平公主吵架的时候,骂公主之所以嚣张,是仗着爹是天子,我爹是瞧不上当天子才不当!” “一个这样的儿子,没有能力接下大局,郭子仪拿什么去赌。” “如果郭子仪名满天下,虽是可以废掉皇帝的时候,儿子又有司马师那样的手段和能力,一切尚未可知。” 赵桓笃定道:“朕相信人,也相信理智的判断。” 呼!! 李纲长出了口气,心悦诚服道:“官家圣明,臣心服口服。” 赵桓点头道:“李公能明白就太好了,朕不希望有内耗,大宋也经不起内耗了。” “如今的政事堂,宰相很多,宰相的地位高低也全看皇帝心情,导致相互的制衡太多,扯皮太多。” “这是不合理的。” “等击败来犯的金国大军,朕会进一步改革政事堂。” “在诸多的宰辅中,设立首辅,为真正的宰相。其余的政事堂相公,为辅佐首辅的人,分出上下关系。” 赵桓眼中有期望,笑道:“朕希望未来的第一人首辅,是李公。” 李纲激动道:“臣领命,定不负官家厚望。” 赵桓吩咐道:“去吧。” “臣告退!” 李纲怀揣着激荡的心情,行礼恭恭敬敬的离开了。 赵桓把一切安排完,才彻底松了口气,人也稍稍放松。他背着手离开紫宸殿,一路回到垂拱殿休息。 好半晌后,赵桓睁开眼喊道:“黄经。” “奴婢在。” 黄经上前一步。 赵桓吩咐道:“朕说,你记。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韩世忠,字良臣,延安府绥德州人。立刻安排人去找,在最短的时间带到东京来,朕有大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