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纲眼神幽怨。 官家啊,你有开封府尹的人选,怎么不早说呢?你早早说明,臣也不会反对的。 张邦昌心中更是凉飕飕的。 皇帝太奸诈了。 一直以来,皇帝都没表态,任由政事堂的宰相们争斗,斗来斗去疲惫了,双方都各不相让,赵桓提及的人选直接通过。 皇帝捡了便宜。 尤其刘韐是皇帝亲自安排,必然是旗帜鲜明站在皇帝一方。 一众人,各有所思。 赵桓不管众人的想法,笑说道:“诸公都见了刘韐,也都认可了他。拟诏下发,让刘韐尽快上任,整顿开封府。” 李纲道:“臣领旨。” 张邦昌心中不乐意,却也说道:“臣领旨。” 赵桓问道:“开封府尹选定,还有其他的事情没有?” 李纲回答道:“官家,刚接到一则消息,金国派遣了宰相刘彦宗为使臣、蔡靖为副使,正在来东京城的路上,据说打算和谈。” 徐处仁哼了声,愤愤道:“官家,金人和谈是包藏祸心,不是真正和谈,是进一步索要好处,以及拖延时间。” 吴敏说道:“臣认为不管如何,见面谈一谈再说。” 张邦昌对金人充满了恐惧,骨子里就想认怂,表态道:“如果金人愿意和平共处,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既省钱又不需要作战。” 白时中道:“臣赞同和谈,何必要打打杀杀呢?” 刘韐看着却没表态。 他只是开封府尹,不是政事堂的宰相,事情还轮不到他插嘴。尤其他和皇帝交谈后,对皇帝印象大为改观,也相信皇帝。 赵桓一瞬间,就判断了目前政事堂的情况。 张邦昌、白时中和吴敏都是主和,不希望作战。 李纲和徐处仁主战。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吴敏又不是张邦昌、白时中一党,是偏向李纲和徐处仁的。 至少在目前,吴敏和李纲、徐处仁政见相同,没有生出矛盾。 在盛世中,政事堂不能一团和气,要有相互间的制衡,因为政事堂的宰相有制衡有掣肘才不会危及皇帝。 如今国家危难,不能老是内耗,得进一步解决政事堂的争执问题。 要解决问题,就得从源头上解决宰相。 比如张邦昌! 杀李邦彦是师出有名,是李邦彦欺君。 金人的使臣来了,是否有运作诛杀张邦昌的机会呢? 赵桓转眼有了想法,吩咐道:“金人要怎么谈,见过才知道。这事情不必争议,等金人到了东京城,我们谈了再说。” “官家圣明!” 张邦昌眼前一亮。 皇帝没有拒绝谈判,要见一见金人,这说明皇帝心动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