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政事堂没了李邦彦和张邦昌,政务愈发顺畅。 朝廷中仍然有主和派,可是白时中、耿南仲等人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无法干涉到朝廷的大政方针。 朝廷有序的传令各地备战,与此同时一批一批的太学生也相继北上,李师师也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 这期间,李纲安排人去南方请赵佶回朝,赵佶却置之不理。 赵佶仍然在南方享乐,一如既往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南方很多人不满。 赵佶回不回,赵桓其实不在意。 他和赵佶也没感情,甚至他厌恶赵佶这样的昏君,把好好的华夏搞得一团糟。 就算赵佶死在外面,赵桓也只会拍手叫好。 偏偏赵佶截断南方送来的物资,阻止南方勤王的军队,会影响到赵桓。 又是必须要处理。 赵桓倒也没有急躁,只是让李纲盯着赵佶,以及催促赵佶回来。历史上,就是在李纲的哄骗下,赵佶最后回来了。 转眼进入四月底。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赵桓心中的迫切感也越来越强。 这一日,赵桓翻看着政事堂送来的奏折,黄经急匆匆进来,行礼道:“官家,岳飞求见。” 赵桓吩咐道:“让他进来。” 黄经吩咐下去,岳飞今天身穿甲胄进入,抱拳道:“臣岳飞,拜见官家。” 赵桓笑道:“鹏举,有什么事要奏报?” 岳飞神色激动,禀报道:“回禀官家,历时一个多月,臣统率的内殿直禁军完成了整编,三百骑兵已经成型,请官家检阅。” “哦,这是好事儿。” 赵桓眼神期待,起身道:“走,朕要好好看一看你的成果。” 岳飞兴奋道:“保证让官家满意。” 赵桓跟着岳飞一路到了皇城中的校场,三百内殿直士兵身穿甲胄,手中提着枪,矗立在战马的旁边。 内殿直的每一个士兵,平均身高都在一百七十五公分以上,少数有一百八十公分,且体魄强壮。 一匹匹战马也是高大威猛。 一眼看去,人如龙马如虎,透着精悍气息。 岳飞介绍道:“官家,臣研究兵书时,发现凡用兵之要,必在选锋。” “选出了最精锐的士兵充当先锋,才有杀伤力。” “一个善战的悍卒,搁在一群绵羊中,就是绵羊。一个善战的悍卒,和一群敢战的悍卒,能爆发出最强的战斗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