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桓吩咐道:“传!” 旨意传下去,不多时,秦桧进入了殿内。 秦桧迈着小碎步,脸上带着谄媚神情,走到殿内站定道:“臣秦桧,拜见官家,恭贺官家扫荡金人凯旋。” 赵桓笑着点头道:“秦卿今天入宫,有什么事吗?” 秦桧从衣袖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奏折,递给赵桓道:“官家,臣已经调查了大相国寺的情况,请官家阅览。” 赵桓接过来翻开一看,厚厚的一摞书。 涉及大相国寺的资料太多太多,赵桓要细细的了解,一时半会儿看不完。 赵桓粗略翻看,吩咐道:“你简单说下,大致有哪些情况?” 秦桧解释道:“回禀官家,大相国寺目前占地五百亩,有超过五千间僧舍,僧侣超过千人。” “据臣调查,大相国寺掌握的庄子超过一千多处,拥有的良田多达三十余万亩,都是周边附近的良田。” “其中一些,是挂靠在大相国寺的,借此免除赋税。” “实际上,良田对大相国寺很普通,只是些粮食、蔬菜罢了。” “大相国寺真正赚钱的是放贷。” “大相国寺内,有单独的寺库,称之为长生库,专门贷给商人、权贵和百姓,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也吸纳百姓的钱财,给予一定的利息,用来放贷赚钱。” 秦桧表态道:“钱生钱的交易,是大相国寺最大的收入来源。” 赵桓眉头一挑。 寺庙发展到这一地步,也就大宋独一份儿。这哪里是寺庙,已经具备了后世银行的金融属性。 从这一方面,也能判断出大相国寺的富裕,以及东京城商业上的繁华。 赵桓问道:“还有呢?” 秦桧继续道:“大相国寺每年有一定的度牒数量,会贩卖度牒。” “比如一些犯了罪的人,原本要问罪,或者是流放。买到了大相国寺的度牒,就可以在大相国寺假出家,规避朝廷的罪责。” “大相国寺每个月都有万姓交易大会,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每月逢八的日子,一共有五天开放买卖交易。” “在大相国寺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里面的摊位费,也是大相国寺的收入之一。” 秦桧开口道:“总而言之,大相国寺说日进斗金都太谦虚了。毫不客气的说,大相国寺的长生库,比朝廷的府库富裕多了。” 赵桓呼吸略微急促。 大相国寺搞金融交易,的确是赚钱。 君不见,后世的任何一个大公司,发展到最后都设立网贷平台吗? 生意的尽头,就是放贷,这是最赚钱的。 赵桓心中也思考着。 大相国寺这样具备金融属性的寺庙,绝对不能扔在外面不闻不问。 肥了大相国寺的无数僧侣,一个个和尚吃得肥头大耳,反倒朝廷处处艰难,绝对不能这样。 和尚,就该老老实实的念经! 和尚,就该本本分分的祈福。 搞金融做什么? 秦桧见赵桓不表态,表态道:“官家,对于大相国寺的安排,臣有一个初步的想法。” 赵桓问道:“什么想法?” 秦桧正色道:“回禀官家,大相国寺掌握的良田,朝廷全部收编,只留下一人两亩田的标准。” “大相国寺的长生库,朝廷接管,把长生库和大相国寺剥离出来。” “最后,大相国寺内的万姓交易大会,仍然举办。可是收取的钱财,改为朝廷控制。” “如此,财政定然增长。” 赵桓却一时间没有拿定主意,因为朝廷去接管很多事情,不一定能搞成,或许直接就搞黄了。 没有大相国寺运作好。 这件事情要召集人商议,仔细斟酌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