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桓问道:“父皇是否要御医诊断一番?” “不需要!” 赵佶径直离开了。 在他走出大殿门口时,那挺拔的背脊似乎都佝偻了起来,没了昔日的盛气凌人和自信。 赵桓望着赵佶的背影,心中却没有半点的放松警惕。 便宜爹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一个当了二十多年皇帝,靠着权术操控朝臣,靠着权术拨弄天下的人,绝不是泛泛之辈。 这样的人心智成熟,稍有不慎,说不定就会被他麻痹。 必须一如既往的压榨,多让龙德宫的妃嫔们榨汁。 反正赵佶身子骨好。 历代大宋皇帝中,赵佶是唯一能生的人。人家是生不出娃,或者生出来的孩子早早夭折,他是一窝一窝的生。 这位全方位发展的艺术皇帝,连生孩子也独树一帜。 赵桓收回目光,继续和文官武将畅饮。 一场酒宴结束,宾主尽欢。 士兵押解着完颜昌、完颜娄室下去,李纲带着文武百官退下,唯独种师道留下来。 赵桓笑道:“种公去河西路出征,一波奔波,又苍老了许多,要保重身体。” 种师道感激道:“官家,臣无碍。” 赵桓点头道:“种公单独留下,有什么事情吗?” 种师道回答道:“臣现在都年近八十,老眼昏花,请求致仕。” 赵桓眉头上扬。 他盯着种师道许久,沉声道:“种公,现在不是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时代,种公不必担心。” “朕用种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朕知种公一腔报国之心,岂会怀疑你?岂会担心你功高震主呢?” “种公留在枢密院,才是对朕最好的效忠。” 种师道心中激荡,撩起衣袍跪下道:“官家恩重,臣何其有幸?相比狄相公郁郁而终,老臣得陛下信任,此生足矣。” 赵桓走过去搀扶起种师道,正色道:“朕有种公,也是朕的幸运,更是大宋的幸运。” 一个时代,总有那么些璀璨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希望报效国家。 李纲是这样的人,种师道也是这样的人。 这些纯粹的人,是国家之福。 更是社稷之福。 赵桓不会让这些人寒心,因为他容得下这些功臣,更不担心这些人要去造反。 种师道听到赵桓对他的评价,更是老泪横流,更坚定了致仕的决心。 身为臣子,岂能让官家为难呢? 他毕竟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