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岳飞没有立刻接旨,反倒是一副谦逊姿态,正色道:“臣不过立了点微末功劳,不值一提。” “更何况这一次的战事,全赖官家运筹帷幄,臣只是执行任务,哪里需要什么嘉奖呢?” 此话一出,宗泽顺势站了出来。 他担心岳飞被文官弹劾,也希望岳飞低调些,才能走得更稳妥,表态道:“官家,岳飞说得对。” 李纲、杨时、徐处仁和吴敏都是眼神赞许。 岳飞倒是识趣。 一时间,他们对岳飞的敌视也减少许多,不像先前那样。 毕竟岳飞知进退,不是狂妄自负的人。 赵桓神情肃然,开口道:“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立了功,朕岂能不赏赐呢?” “如果赏罚不明,岂不是让下面的人寒心,谁还愿意拼命死战呢?” “该有的赏赐,一点都不会少。” “鹏举,你也不需要忌讳和担心什么,朕用你,就相信你。” “上前听封。” 掷地有声的话,让岳飞心中感激,他没有再推辞,抱拳道:“岳飞在。” 赵桓道:“你大败李察哥,虏敌三千,扬我国威,任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是三衙之一的老大。 自此,岳飞和王宗濋平起平坐。 实际上很多皇帝,不任命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干脆留着这个职务,只给为首的人副职,始终戒备着防备着。 大宋皇帝在集权方面,做了各种各样的安排。 不仅脚踩武将,也全面的打压文官。 看起来,读书人在宋朝有很多的好处,实际上皇帝如果不要脸,处置文官太轻松了。 最重要的是宋朝没有真正的宰相。 政事堂的宰相,号称是宰相,实际上名不副实,因为军权、财权都已经被剥离了。 这是赵家骨子里的做派。 防备武将。 也要防备文官。 一个个历代的皇帝,都只惦记着自己那一丁点的地盘,致力于打压文武。 以至于,大多数的文官没了志气,武将也没了脊梁。 没有外敌的前提下,百姓造反,朝廷直接招安,大宋一直能苟活下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