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趁着士气旺盛,一鼓作气灭掉西夏国,从而完成北方的统一。” 徐处仁也有些急了。 想要功劳。 唯有在接下来对西夏,对大理国的战事中,提出了更多的主张,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他的功劳才更大。 吴敏也彻底变了,表态道:“官家,臣支持一战。” 众人齐齐表态。 一个个眼中都流露出期待神色,希望和西夏尽快碰一碰。 赵桓看着热情洋溢的几人,脸上神情反而很轻松,淡淡道:“你们一个个,都迫切的希望求战。” “只是,这一战还要缓一缓。” “可以预见到,金国的治理上,还会耗费我们绝大多数的精力。” “甚至于零星的叛乱发生,也会让我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 “我们攻城掠地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管,没什么负担,也不需要担心战事扩大。因为灭国之战时,战役的规模越大,反而越能聚集更多的敌人,方便我们取胜。” “治国伤,却快不得,要慢下来才行。” 赵桓沉声道:“覆灭西夏的问题,暂时等一等。至少等今年过去了,再来考虑是否出兵的事情。” 宗泽拱手道:“官家圣明!” 李纲仔细的思索,也认可赵桓的判断。 治理很难。 一旦变成了治理,意味着金国的土地是自己人,这些人成了自己的百姓,就不能再随意处置,要处理好双方的关系。 李纲正色道:“官家的提议,臣也是同意的,现如今,主要精力就在治理上。如今大批官员北上去了,朝廷冗官压力极大的减小了。” 提到这里,李纲话锋一转,问道:“官家,科举选拔上,今年是否扩大招募的规模呢?” “不扩大!” 赵桓毫不犹豫给了答复。 大宋为什么有了冗官的问题,就是因为车神得国不正,欺负孤儿寡母,不得不让利给文官,大批大批的招录士人。 一代代下来,积累了太多太多的文官。 经由陈东去巡视地方,一州一州的处理,使得大批尸位素餐的官员被处置,大批贪官污吏被处置,肃清了大批的冗官。 如今,又因为开疆拓土,使得大批官员北上,减少了内部冗官的压力。 再加上赵桓登基后,开科取士的事情近乎于停滞,清理了官员的存量,又没有新的官员补充,才有了这一年压力小了太多太多。 赵桓眼神锐利,强硬道:“科举选拔,重在为国抡才,而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选拔上来。” “科举选拔,也不是搞什么均平富,只要读了书就行。” “选上来的人,一定要是人才。” “这些选上来的人,将来都是要做官的,都是要代天牧民的。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朕,也关系着百姓生死。” “恰是如此,宁缺毋滥。” 赵桓直接给科举定了调子,沉声道:“人才要选拔,上升渠道要打通,却也不能滥觞,明白吗?” 李纲正色道:“官家教诲,臣谨记于心。” 话锋一转,李纲说道:“科举选拔的规模不扩大,却也要推进。这一事情,臣亲自来安排,先拟定一个章程,请官家核准后再安排。” 赵桓笑道:“正该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