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纲神色肃然,解释道:“回禀官家,臣觉得大宋银行的监管,必须要设立一个监察御史,专门监督大宋银行的一切。” “由此而推广,整个朝廷都应该真正监察。” “我朝前期,虽然有御史台,可是御史台的多数官员,大多数以其他的官员兼任,乃至于还有御史台和谏院,使得御史台真正的职责分开了。” “后来虽然合并,实际上依旧散乱,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可以说,我朝的御史台就是摆设,并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一番洋洋洒洒的话,历数朝廷的执政得失。 实际上,这也是大宋本身的问题。 御史台的存在,是皇帝要监察官员,可是到了北宋后期,御史台主官的人选都由宰相举荐,这就使得御史台成了宰相的打手。 宰相看谁不爽,就可以指使御史台的人去弹劾,从而达到打击政敌的效果。 这是便宜爹赵佶的大问题。 在赵佶当皇帝阶段,从不过问朝政,把政务交给了蔡京、童贯等人负责,更是使得御史台形同虚设。 赵桓很认可李纲的分析,点头道:“李公的提议,朕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这些事情一步步来,先让陈东回朝述职,重塑御史台。” “下一步,推动陈东入政事堂拜相,加强御史台的话语权。” “最后,就可以安排御史台的人监察天下,让贪官污吏听到御史台三个字,就闻之色变。” 赵桓正色道:“不肃清吏治,天下就要乱了。天下乱了,朝廷就要亡了。归根结底,还是要让百姓更好。” 李纲深以为然道:“官家圣明!” 赵桓说道:“大宋银行设立监察御史的事情,等陈东回来就安排,让他亲自盯着。只不过陈东现在,到哪里了?” 李纲回答道:“回禀官家,陈东今年没有北上,反而去了南方,去了福建路的建州巡视,走得非常远。” 赵桓心中也是赞叹。 陈东一早的时候在京畿路,又去了河西路、河东路,连带着北方走了大片地区。 如今去了更南方的福建路。 这是好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陈东在地方历练了,见识了千奇百怪的事情,见识了民生疾苦,知道了地方贪官污吏的各种手段,未来在朝廷主持御史台,才能游刃有余。 都说宰相必起于州部,陈东这样负责监察体系的人,如果没经历过地方上的事情,什么都不了解,就难以应对各种事情。 监察官员,不仅要有刚直不阿的心,更要有足够的手段。 简而言之,你要比坏人更聪明,更有手段。 否则,只会被耍得团团转。 赵桓吩咐道:“传旨召陈东回朝,不过也不必催促,让他办完了事情抓紧回来就是。” “臣领旨!” 李纲行了一礼就躬身退下。 赵桓坐在殿内,忽然想到了离开东京的赵佶,之前传回消息,说是赵佶离开了东京城,一路往京畿路的西南方去了。 之前是在邓州,快要去襄州境内了。 如今,恐怕在襄州了。 赵佶去微服私访,赵桓觉得挺好,让赵佶见一见地方上的真实情况,也让赵佶知道他执政多年的问题。 …… 襄州,襄阳县境内。 在襄州的北方,则是之前张叔夜镇守的邓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