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们在,朕就在。” “朕和你们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朕相信诸公,相信你们能运转朝廷的一切。” 政务短暂的交出去,赵桓并没有任何的担心,因为军权始终在他的手中。只要是东京城的军队不动,地方上的驻军不动,朝廷就乱不了。 现如今的大宋军队,都在赵桓的控制下。 除此外,朝廷中有枢密院在,加上军队的调动需要他的命令,他不相信东京城能出什么乱子。 就算赵佶是太上皇,可是几年过去,赵佶早就是昔日黄花。 更别说,赵佶曾经闹得天怒人怨。 朝廷没有支持赵佶的人。 诸多的原因下,赵桓有十足的自信,他环顾政事堂的宰相们,拱手道:“诸卿,朕走一趟大理国,是为了大宋的百年传承,是为了将来能出圣天子。朝廷大事,拜托诸卿了。” 李纲见皇帝拱手,连忙九十度躬身道:“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一众政事堂的宰相,全部都齐齐躬身表态。 皇帝的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显然是下了决心,不可能再有任何的变故。 赵桓见所有人都同意了,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吩咐道:“今天的时间不早了,临近午时,诸卿留在宫中,和朕一起用膳。” 他朝黄经点了点头。 黄经立刻吩咐了下去,御膳房的人很快就送来了一应午饭。 赵桓和李纲、陈东等人吃了午饭,送走了一众宰辅,心中也松了口气。 有了这些人在,朝廷乱不了。 中午的时候,赵桓睡了个午觉,简单午休后,下午又吩咐人召见枢密使宗泽。 宗泽主持枢密院的事情,事务也愈发繁忙,可他的精气神却极好。 历史上,宗泽想要北伐却被勒令撤军,高呼三声渡河病逝,死不瞑目。这一世,因为赵桓的煽动,大宋出现了全方位的变化。 宗泽也得到了重用,更是肉眼可见的看到大宋崛起。 大宋正在一步步的辉煌。 大宋会比开国时,更加的辉煌,更加的璀璨,而他们这些辅佐皇帝的臣子,也一定不会输给开国功臣的。 宗泽进入紫宸殿,行礼道:“臣宗泽,拜见官家。” 赵桓摆手道:“宗公,坐!” 宗泽道谢后坐下,主动道:“臣听政事堂的相公们说,官家要微服私访,带着太子殿下去大理国吗?” 赵桓笑道:“有这回事儿。” 宗泽却没有阻拦,沉声道:“官家微服私访,要教导太子,臣是没异议的。唯独一点,官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切不可大意,更不可以身犯险。” 赵桓说道:“宗公放心,朕知道怎么做。” 话锋一转,赵桓继续道:“朕请宗公来,就是提醒宗公,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动。没有朕的命令,枢密院不能下调令。除非是西夏国入侵,或者是北方金国所在的区域出现反叛,不能轻举妄动。” 宗泽表态道:“官家放心,没有您的手令,谁都不能调动军队。臣这里没有调令,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和马军更不会出兵。” 赵桓笑道:“有宗公这个镇国柱石在,朕也就放心了。” 宗泽感动道:“官家言重了,臣愧不敢当。” 只是,内心依旧激动。 官家说的是镇国柱石,可见对他的器重。 赵桓继续道:“还有一件事,你枢密院要着手提前准备。” 宗泽道:“请官家示下。” 赵桓沉声道:“明年开春后,朝廷休养生息的策略,应该就要改变了。剩下的西夏国,也该纳入我大宋的疆土。” “从现在起,就可以大批安插探子,进一步了解情况了。” “这是要悄悄进行的,不能走漏消息。” “一旦打草惊蛇,不利于明年出兵。” 赵桓提醒道:“宗公一定要暗中安排,明白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