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建昌府。 这是大理国和大宋交界的地方。 大理融入大宋,行政区划在改变,许多官员也从大宋派来。即便如此,对地方上的治理还很慢,推动速度不算快。 毕竟很多的部落,藏在了深山老林。 建昌府最北面的虚恨部,就在这里居住。 虚恨部是乌蛮演化而来的一支部落,之所以得名,是所居高山之后,夷人以高为虚,以后为恨,才有了虚恨部的由来。 大理国便是由一个个部落组成。 这些部落的族长,才是真正控制地方的土皇帝。 在杨时到了大理主持政务,宣布大理归顺大宋,且宣布对地方上减免赋税,更会兴办学院,让各部落的年轻孩子都去读书。 只要通过了考核,就可以安排在大理各地做官。 除此外,杨时更是宣布了一道政令,宣布要组织一批人去大宋朝看一看,看看东京城的繁华富庶,看看大宋天朝的模样。 凡是各部落的人,愿意去的都可以报名参加。只不过,大理三十七蛮部的每个部落,只能有两个人的名额。 不能再多了。 原本很多部落对大宋朝不怎么感兴趣,也不打算配合。 杨时的通知传下去,很多人都心动了。 大宋是天朝上国。 大理段氏需要天朝上国的册封,大理国高氏一族的人,也靠着去大宋增长见识,回来后才能立足大理国。 如今的大理,也成了大宋一部分,听说大宋天朝实力越来越强。 恰是如此,许多部落心动。 各部落都派遣了人,打算去大理阳苴咩城汇合,听从杨时的安排,好安排人去天朝上国看一看,了解天朝上国的繁华。 这是最近大理国的大事情。 不论是滇东各部,亦或是滇西各部的人,都在运作这件事。 这些人的想法很朴素。 第一,是看看天朝上国的情况,了解一下虚实。 第二,是看看能否谋取好处,为自己的部落增强实力。 利益才是驱使这些部落族人去的原因。 赵桓带着赵谌途径虚恨部,沿着山路往建昌府南方继续走的时候,虚恨部的山中,有着一队人马走了出来。 来的约莫百余人,全都是大理国蛮人的穿着,迥异于中原百姓,更迥异于普通的大理国百姓。 为首的是一个青年和一个中年。 青年名叫孟善,是虚恨部首领孟贡的嫡长子。 中年名叫孟川,是孟贡的亲弟弟。 这一趟去大宋,孟贡也很重视,所以派遣了孟善和孟川来。 虚恨部和大宋边境接壤,深知大宋的繁华富庶。曾经的大宋,对大理国没有任何的想法,只想着自保。 现如今的大宋皇帝,夺取了大理国,使得大理国成了大宋的一部分,虚恨部也成了大宋的一部分。 孟贡清楚打不赢大宋的军队。 之前,岳飞的万岁军南下,孟贡的人就曾遇到过,小规模战斗了一次,却被万岁军碾压。 恰是如此,孟贡很配合杨时的安排。 孟贡本身也有想法,才让儿子和亲弟弟来了。 尤其是孟善自小读过书,不像是其他虚恨部的族人大字不识几个,连大理国的一些官话都不懂,只知道入山打猎,只知道吃喝拉撒。 孟善能言善辩,还曾经去大宋境内待过,卖过一些皮货,很善于打交道。 孟善带着一百余虚恨部的人赶路,也看到了如今带着人赶路的赵桓一行人。 赵桓身边的人不多,仍是十多个士兵。 其他的禁军,都在后方远远地跟着。 孟善见赵桓一行人是宋人的穿着打扮,尤其是那神骏的战马,赤红如绸缎的皮毛,让孟善都是眼前一亮。 神驹啊! 这一批人的战马,都非常好。 整个虚恨部,都拿不出一匹这样的战马来。 大多数的马都很矮,脚力不错,耐力不错,却不够高。 这是大理国战马的特性。 孟川跟在孟善的一旁,看着赵桓等人的战马,也是眼神发亮,忍不住激动了起来,兴奋道:“好侄儿,这些战马太神骏了,实在是太好了。” 孟善笑道:“的确很好,堪称绝世良驹。” 孟川舔了下嘴唇,开口道:“这样的战马太好了,如果咱们抢过来,你我乘着神驹去阳苴咩城汇合,必定力压其他的所有部落人员。咱们虚恨部,也就彻底扬名了。你说,干不干?” “不干!” 孟善毫不犹豫回答。 孟川皱眉道:“为什么?” 孟善说道:“叔叔,不要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中原人常说,利欲熏心,一旦看到利益就容易蒙蔽内心。” “最后的结果,就是惹到了不该惹的人。” “前方宋人的战马极其不凡,搁在大宋境内,恐怕也是非富即贵的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