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本地部族也不是傻子。大魏军队浩荡而来,军队人数远比他们单个部族的人数要多,得了什么官职又有何干系?反正都不会有俸禄发下。 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魏、什么吴、什么汉都不重要,谁有兵来,他们就暂时向谁低头。此处崇山峻岭密野林瘴,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再度开拔行军之前,司马师找到了毌丘俭。 “将军。”司马师略略拱手:“进乘此处本为益州东南边界,将军从此处行军经过,乃中原军队数百年未立之功业,足以明载于史册之中传扬。” “昔日马伏波在交趾立铜柱以彰王化,将军此番攻入蜀国,何不也在此仿效马伏波之举,在此勒石纪功以传后世?” 毌丘俭被司马师此话问的一愣,手中攥着马鞭,迟疑了许久,方才摇头答道: “司马,你知我夙来不喜张扬。我率南路三万大军方入蜀国、连蜀地都未得进入便要纪功,恐会惹得天下耻笑。更何况马援在日南郡立有铜柱,彼处乃是天下极南之界。此处又非朝廷疆域边界,克服益州乃是我为臣子之本分,又哪里有以此自夸的道理!” “此事以后无需再提了。” “属下明白。”司马师微微低头,轻声应道。 …… 汉中,阳平关外。 曹睿在卑衍部骑兵的护卫之下,从沔阳出发,行十余里路来到了阳平关外。 与平时巡视地方不同,此番出行除了有王肃、崔林两位侍中陪同外,十三岁的邺王曹启也随父亲骑马出行。 十余里的路程不过须臾便至。 曹睿扬起马鞭指着阳平关宏伟的关墙,对着身侧的曹启问道: “启儿,此处乃是阳平关。” “前些时日,朕与你们是从武兴而来,经走马岭过马鸣阁道得入汉中,并未经过此关。而过了阳平关向西南,就是蜀地通向汉中的金牛道所在了。” “此关如此险峻,启儿,你可近前些看。” “儿臣遵旨。”曹启朝着父亲点了点头,便轻磕马腹,驱马向前迈着碎步行去,曹睿微微招手,带着身后骑士也随行跟上。 在中军到来之后,最为关键的阳平关由曹泰的武卫左军接手了防务。出发之前,曹睿就遣人告知了曹泰此番行程,故而曹泰亲自站在东北侧的城墙之上看着众人行来。 曹睿并未刻意规定曹启的行程,故而这个十三岁的少年也没有拘束的策马绕着整个阳平关的城墙下方走了一个来回,方才策马驰向自己的父亲。 “回禀父皇,阳平关确实险峻。”曹启骑在马上拱手说道:“韦师傅以前教过儿臣,父皇在太和二年率兵取汉中之时得了此关,若非父皇用兵神武,此关定不得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