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章 怎么安排?-《这就是等价交换》
            
            
            
                
    第(2/3)页
    此时夏路面临的不再是学术问题,而是做人的技巧。
    夏路自己写的方法,是可以直接发一篇论文的。
    但他不能这么做。
    因为曹、余两位老师让夏路旁听,夏路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课题。
    等以后做大做强了,夏路也许有机会去申请课题、申请经费,自己当老板,建立自己的班子。
    然而现在的夏路没这个资格。
    这篇论文,或许可以成为夏路的敲门砖。
    至少在当前阶段,夏路应该和曹、余两位老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两位老师是夏路的学术引路人,是他俩在偶然之间指引夏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基于上述考量,夏路开始修改自己的论文。
    夏路版的论文共有三十三页,曹余版的论文是五十八页。
    曹余版论文的五十八页所论证的东西,基本上等于夏路版论文前二十页的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
    曹余版论文的五十八页以及夏路版论文的前二十页,起到的效果是相同的,两种形式上不同的手段证明了同一个引理。
    有了这个引理,再加上夏路版论文的后十三页,便彻底搞定了这个课题。
    真正的精髓,是夏路版论文的后十三页。
    夏路沿用了曹余版论文的基本引理证明方法,加上他的精髓,从而形成了一篇六十一页的新论文。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夏路进行了一些修订操作,使得论文各部分的衔接看上去更圆润。
    所以,这份六十一页的论文,既体现了曹、余两位老师的学术思想,亦包含了夏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精髓技巧。
    “论文内容方面OK了,那么署名的话……”夏路陷入了沉思。
    一作夏路,通信作者曹正刚,这是已确定的坑位。
    另一个关键人物余枫老师,真如他自己所言,随便给他一个什么坑位都可以?
    不。
    不是的。
    我感觉到,余老师的眼神中流露出了某种欲望……夏路再三考虑,作出如下决定:
    并列第一作者,夏路、余枫。
    第二、第三作者,于鑫、闻浩。
    通信作者,曹正刚。
    第(2/3)页